欢迎访问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
logo 科协网上服务平台 项目申报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科技社团信息平台
你说我听
关于江苏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建议

建议人:缪昌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建科院董事长、省科 

                协副主席

       戚 湧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规

                划处处长,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副

                院长


2018年4月,省委娄勤俭书记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提出要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高质量,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8年5月,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江苏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其规模总量、转型步伐、研发实力等各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新时代背景下,为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强化我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装备制造大省向装备制造强省转变,实现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系统化思维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向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变。

一、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高端化发展持续推进。2017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4.4%和13.6%。持续推进全省新一轮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建设工作,在服务好原有100家特色产业基地和20家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基础上,选定南京市集成电路等20家制造业基地重点培育,产值规模达4000亿元,涵盖汽车、轨道交通、先进碳材料等产业链。遴选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总量达4.9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其中8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二)国际化发展初步构建。我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出口额约2000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64.17%,增长率高达13.79%,创2011年以来新高。在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方面,2017年全省新批项目174个,协议投资总额21.83亿美元,其中电气装备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装备制造业的对外投资均超过3.2亿美元,成为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四大主要领域。

(三)智能化发展不断加深。2017年,我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进一步发展,总体规模超过500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武进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进入2017中国智能制造十大园区榜单。全省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等方面加快智能化改造,推进省示范智能工厂建设,截至2018年3月,共有8个项目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累计创建省示范智能车间469家,车间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比重超80%,其中苏州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数累计已达118个,占全省总数的1/4,居全省首位。

(四)绿色化发展成果渐显。我省先后出台《重大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推进方案》《江苏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动重点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17年,我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持续增加,严控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1972万千瓦,占新增能源总量的47.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7%。全年全省煤炭消费量减少1000万吨以上,单位GDP用水量下降5%。

二、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装备制造业价值链位置有待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较低,其中规上工业企业长期在1%水平徘徊,而广东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3%,目前已接近主要发达国家2.5%的平均投入比重。另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技术水平仅为国际水平的20%左右,且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如徐工集团、南高齿集团、沃得集团等,与其他省市企业如深圳华为、中国重汽、东风汽车等相比规模偏小,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有待加强。与广东相比,我省装备制造业海外专利布局仍显不足,2017年共申请PCT专利4590件,而广东省仅华为一家即申请4024件。同时,我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合作研发规模较小,如徐工集团仅在海外成立有5个研发中心,与华为成立的约40个海外研发机构相比差距明显。此外,江苏装备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力相对较弱,目标市场主要集中于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第三世界国家。

(三)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我省虽已初步形成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2017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约300亿元,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重要区域,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依然不强,与日本其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相比差距明显。我省智能制造就绪率接近1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与日本在2012年机床数控化率达到88%相比,具有不少提升空间。

(四)装备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有待加速。我省制造业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80%,虽然2017年单位GDP能耗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距较远。我省环境问题污染物排放问题依然严重,2017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68.0%,13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二级标准。此外,全省土地开发强度超过20%,环境承载已逼近“天花板”,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顶层设计,探索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新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小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其他领导小组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我省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阶段性工作任务沟通、协调和交流,从顶层凝聚我省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合力。二是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以宁镇扬同城化发展为契机,开展装备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试点工作,依托各市特色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以错位发展打造装备制造业的城市群产业链,进而向全省推广,形成苏锡常、通泰盐、徐宿连淮等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城市群。三是建立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机制。在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专项小组,成员包括省军民融合办、省军区等相关部门领导,建立军地装备制造企业双向转化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业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军转民”和“民参军”的步伐。

(二)加强园区建设,树立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新标杆。一是实施园区装备制造升级计划。突出数控装备普及换代、现有装备智能改造、高端装备自主研制、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培育智能制造模式,推进园区企业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一代”全覆盖;实施“一市一高”战略,结合各市装备制造特色产业,一市至少成立一个省级装备制造业园区,打造一批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加快装备制造业园区对外开放。鼓励国外装备制造企业以新设、并购、参股、技术和品牌投资等多种方式入园开展跨国经营,引导企业制订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技术国际化战略和跨国经营发展计划;加快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将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建设经验向全省装备制造业园区推广。三是打造装备制造低碳示范园区。支持省级及以上装备制造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循环化改造,重点针对装备制造高排放企业开展节能低碳专项行动,深入能效“领跑者”计划,鼓励企业进行能效提升、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设施等技术改造,建设装备制造生态园区,实施装备制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三)完善平台服务,培育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新动能。一是建设装备制造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以我省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为目标,通过收集政策、行业、市场等大数据,充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设省级装备制造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为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四化”发展提供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对接、信息咨询,以及调研、代理、培训等精准、高效的智能服务。二是开展“四化”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各地市围绕我省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优先推荐相关企业开展培育工作;集中资源,遴选培育“四化”水平较高的装备制造企业成为所处领域的龙头企业,力争升级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搭建装备制造业国际化B2B平台。践行“互联网+装备制造”,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借鉴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等B2B平台建设经验,与苏宁云商开展深度合作,打造集装备制造业产品服务交易、技术成果转化、研发外包中介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化B2B平台,推动江苏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

(四)汇聚人才资源,构筑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新高峰。一是引进培养装备制造业高端人才。聚焦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优先推荐相关人才入选省“333工程”开展培养;深化实施“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加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通过顶尖人才相关支持计划和“凤还巢”计划等人才工程,引进国内外装备制造业高端人才来苏创新创业。二是推动装备制造业人才国际化。鼓励各设区市与国外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加强装备制造业人才互动交流;加强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与国外高校开展高质量合作办学,在装备制造业相关学科逐步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材、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实现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国际化。三是构建江苏装备制造业绿色人才共同体。建立以装备制造业人才为核心的区域合作和人才流通体系,实现江苏全省装备制造业绿色人才的互联、互派、互助、互学、互强,打造具有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装备制造业绿色人才集聚高地,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五)营造良好环境,厚植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新氛围。一是完善装备制造“四化”发展财政支持。扩大我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本聚焦支持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我省装备制造业出口的关税补贴,鼓励相关企业积极扩大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对外输出;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对绿色化发展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拓宽融资渠道。二是成立装备制造业学会联合体。在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南京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等国家和地方学会联合体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机械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学会、自动化学会等省内装备制造业相关学会成立我省装备制造学会联合体,就我省装备制造“四化”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加强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宣传。定期举办我省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成果展,将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成果进行全省巡展,并对在我省装备制造业“四化”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打造一批具有行业与区域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国际展会平台,举办具有行业与区域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国际展会。

来源:《江苏省科技工作者建议》第7期(总第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