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
logo 科协网上服务平台 项目申报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科技社团信息平台
科技要闻
掌转型之舵 中国航天科工十院走奋进之路

又一次,使命和重任将中国航天科工十院,这个经历了50余载悠悠岁月的军工企业,同祖国的伟大历史瞬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7月30日,在举世瞩目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上,十院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威武雄壮驶过阅兵台,接受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这是短短五年内,十院武器装备继亮相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后,第二次在阅兵式上震撼登场,也是自1984年以来,第五次参加共和国盛大阅兵。

五年,一往无前;五年,光彩绽放。“十二五”期间,十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为87.1%,利润总额增长率为68.99%。面对重重困难,十院逆势而上,2016年营业收入一举突破120亿元大关。数字的背后,记录着十院稳中求进、转型发展的足迹,也是十院全体干部职工励志图强、砥砺奋进的最好证明。

战略引领 释放发展新活力

9月5日,历经半年不懈努力,十院ERP项目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十院推进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向信息化管理迈进一大步。

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十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抓战略是领导班子的第一要务,只有战略正确,才能不走偏路。十院紧跟集团公司战略部署,抓战略、抓队伍、抓基层、抓基础、抓党建,不断将改革创新触点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战略日趋“清晰化”。以建设“四个基地”为支撑的一流航天技术研究院蓝图越来越丰富完善,从整体框架到发展路径,从综合规划到专项规划,引领十院阔步向前。

管理日趋“精细化”。以“规范”为关键词,十院新班子持续推进精细管理,不断优化制度流程与管理方法,逐步实现从管理信息化到过程自动化的有效衔接。

产业呈现“多元化”。从多型号并举到担任贵州省首届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科工集团智慧农业产业联盟两大“盟主”,从国际化市场的奋力拓展到协外配套市场的深入开发,从逐步退出低附加值产业到智能制造和大数据安全产业异军突起,十院全面推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

平台升级阔步前行。借助航天云网、“专有云”,创新开发产品市场;构建起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科研工作站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创新驱动力量满满。5年来,十院获批专利授权1700多件,2016年斩获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大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设计金奖,位居贵州装备制造业前列。

一记记漂亮的“组合拳”,使得十院经营管理渐入佳境,成绩让人振奋。

军民融合 抢占市场新领域

军民融合发展是时代赋予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一篇大文章,也是十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路径。

为加速军民融合落地见效,十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实际,统筹设计军民融合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实现路径和推进步骤,细化制定落实路线图、时间表。

其中,发展路线被勾勒为“132”,1即建立国家装备科研生产战略后方基地、国家重要配套基地、国家出口示范基地、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四位一体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3即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3个区域性军民融合示范园区;2即建设军民互动的“双创”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大平台。而“1个军民融合关键基础件产业化基地、1个现代物流园项目、5个‘小巨人’企业”的“115”重大项目,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哪里有资源配置需求,哪里就有企业发展潜在的机会。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十院上下主动作为,多方发力,形成了以高端技术装备、工业基础件及新材料、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格局,多项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应急救援装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核级铸锻件、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精密齿轮、电池电机、继电器连接器……十院诸多品牌享誉业内外。2011~2016年,十院累计实现民用收入374亿元,占全院营业收入的60%。

开放筑梦 缔造共赢新天地

向科研院校“借脑”、兄弟单位“借力”,是十院在转型发展打拼之路中悟出的“真经”。

“十三五”以来,十院以一个大院应有的姿态,开放协同、外引内联,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与国防科大、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军民融合与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论坛”,获贵州省首届工博会“突出贡献奖”,十院“突出示范效应的军民融合基地”形象凸显。

以重点项目为平台,借助“1+3”产学研合作模式,十院相继与中国航天建设集团、中航发、振华集团、开磷集团,浙大、哈工大、北航、西工大、国防科大、北理工、重大,新疆建设兵团、甘肃金昌、云南大理州和曲靖市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院校,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强强联合。

与此同时,十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启动大规模的市场调研走访,通过搭建市场营销共享互助平台,“点对点”、“点对片”整合下属企业同一行业优质营销资源,统一开展行业和区域内营销活动,逐渐实现由“关门做产品”到“开门做市场”。

以育固本 构筑人才大平台

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在普通人眼里,这比登天还难,可十院航天天马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姜涛就是凭借自己的双手,焊接出一件件精品,实现了一名普通工人的人生梦想,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

姜涛是十院人才成长的见证和缩影。多年来,十院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倡导和践行用“三宽”政策对待“三高”人才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广纳英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渐浓厚。

近年来,十院党委加强顶层策划力度,制定规划和目标,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推动人才“引、用、育、留”政策落地,大力建设“丰羽、展翅、腾飞、翱翔”人才接力工程,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十院专业技术人员净增加1387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净增加1246人。“十二五”以来,十院共计选拔培养各级各类领军人才193人次,其中国家级17人次,省部级148人次,院级28人次。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十院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在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的引领下,十院又一次站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更高起点逐浪追风,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