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学会学术
科技英才
科星评比第十四届 | 科星评比第十三届 | 科星评比第十二届 | 科星评比第十一届 | 科星评比第十届 | 科星评比第九届 | 科星评比第八届 | 科星评比第七届 |
科星评比第六届 | 科星评比第五届 | 科星评比第四届 | 科星评比第三届 | 科星评比第二届 | 科星评比第一届 | 更多科星评比 |
科技智库
科学普及
创新创业
社团党建
来源:新华社
马铃薯起源于900万年前番茄组与类马铃薯组的远古杂交事件。这场“基因联姻”不仅造就了马铃薯这一物种,还催生了马铃薯独特的器官薯块。
这是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悉的。该所黄三文团队联合中外科研人员,于7月31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据介绍,通过对101份马铃薯基因组及349份重测序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证实马铃薯是番茄与类马铃薯的“混血儿”,二者遗传贡献比例约为4:6。
研究团队还发现,薯块的形成来源于马铃薯亲本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和交互调控。比如,控制薯块形成的“主开关”基因SP6A来自番茄组;而调控地下茎(薯块形成部位)生长的关键基因IT1继承自类马铃薯。
薯块的形成给马铃薯带来了诸多生存优势。据介绍,薯块不仅能够储存水分和淀粉,帮助马铃薯度过干旱、寒冷季节,还赋予了马铃薯无需种子或授粉即可繁殖的能力——通过薯块上的芽直接萌发新植株。
马铃薯是重要薯类作物,原产于南美洲。数据显示,全球超13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科学家的相关成果有望为马铃薯遗传育种提供全新理论视角。(记者古一平)
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Copyright © 2016-2017 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苏ICP备20033894号-1
技术支持: 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10-8522 9289